第385章 秦国历代君主12(1 / 2)

加入书签

西鄙之战

秦孝公十九年(公元前343年),秦国在武城(今陕西省华县)筑城。

秦孝公二十一年(公元前341年),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,主将庞涓自杀,太子申被俘。商鞅趁机对秦孝公说:“秦国和魏国的关系,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,不是魏国兼并秦国,就是秦国吞并魏国。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,占据崤山以东,与秦国以黄河为界。形势有利时就向西侵犯秦国,不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。如今君上圣明贤能,秦国繁荣昌盛。而魏国刚刚被齐国击败,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。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,必然要向东撤退。魏国一向东撤退,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,向东可以控制各国诸侯,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啊!”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,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,大举攻魏。

同年,秦国联合齐、赵两国攻打魏国。九月,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,魏派公子卬迎战。两军对峙时,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,说:“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,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,不忍心相互攻击,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,订立盟约,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,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。”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,商鞅趁机攻击魏军,魏军大败。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,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,号为商君。

秦孝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338年),秦再次攻魏,在岸门(今山西省河津市南)击败魏军,俘其主将魏错。同年,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合阳(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)。

因病去世

秦孝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338年),秦孝公嬴渠梁病危,《战国策》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, 但是商鞅推辞不肯接受。秦孝公去世后,在位二十四年,安葬于弟圉,其子秦惠文王继位。 秦孝公去世后,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,战败死于彤地,其尸身被带回咸阳,处以车裂后示众。

法图强

战国初期,秦国地广人稀,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,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。秦孝公即位之后,深感“诸侯卑秦,丑莫大焉”,决心变法图强,下达《求贤令》。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。

变法之争结束后,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《垦草令》,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。其主要内容有:刺激农业生产、抑制商业发展、重塑社会价值观,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、削弱贵族、官吏的特权,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、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。

《垦草令》在秦国成功实施后,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。其主要内容有:增加连坐法法律,轻罪用重刑;废除旧世卿世禄制, 奖励军功,颁布军功爵制度;重农抑商,奖励耕织,特别奖励垦荒;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等 。咸阳(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)位于关中平原中部,北依高原,南临渭河,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,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。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,秦孝公于秦孝公十二年(公元前350年)命商鞅征调士卒,按照鲁国、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,营造新都,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(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)迁至咸阳,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。

击败魏国

收复河西失地,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、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。秦孝公八年(公元前354年),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,派军队偷袭魏国,大败魏军,并占领少梁。同年,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,插入魏、韩两国交界地区。

秦孝公九年(公元前353年),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,于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,率兵长驱直入,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西北)。秦孝公十一年(公元前351年),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。秦孝公二十一年(公元前341年),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,主将庞涓自杀,太子申被俘。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,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,大举攻魏。秦孝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338年),秦再次攻魏,在岸门(今山西省河津市南)击败魏军,俘其主将魏错。同年,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合阳(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)。

关于历史上对秦孝公的评价

贾谊:“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举宇内、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当是时,商君佐之,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备;外连衡而斗诸侯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。”

司马迁《史记》:“秦起襄公(秦襄公),章于文、缪(秦文公、秦穆公),献、孝(秦献公、秦孝公)之后,稍以蚕食六国,百有馀载,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。”

范晔《后汉书》:“时秦孝公雄强,威服羌戎。”

贾思勰:“秦孝公用商君。急耕战之赏。倾夺邻国而雄诸侯。”

唐甄:“昔者孟子之世,天下强国七,秦孝公发愤于西陲,布恩惠,振孤寡,招战士,明赏功,西斩戎王,南破强楚,虎视六国,狙以济之。”

曾国藩:“至秦孝公,捐礼让而贵战争,弃仁义而用诈谲,苟以取强因而矣。”

秦惠文王(公元前356年~公元前311年),嬴姓,赵氏,名驷,栎阳(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)人。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、政治家。秦孝公之子,秦昭襄王之父。

秦惠文王出生于栎阳王宫。秦孝公迁都咸阳以后,秦惠文王被立为太子。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去世,以太子身份继承国君之位。秦惠文王巩固权力之后,不断向外扩展领土。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328年,秦国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,并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。公元前325年,秦惠文王自称秦王,次年更元,成为第一位称王的秦国国君。当政期间,任贤用能、选拔人才,任用张仪连横六国,提拔樗里疾、司马错,北伐义渠,西平巴蜀,东出函谷,南下商於,为秦朝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。公元前311年,秦惠文王去世,时年四十六岁,安葬于公陵。

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,是其一生中最大的亮点。使秦国在与列国之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,击溃五国灭秦之兵。秦惠文王修筑上郡塞长城,北控洛河河谷,东制牛武川,西扼任家台川,是陕北通向关中的必经之地,成为当时秦国北界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。

车裂商鞅

嬴驷为太子时,一度触犯了禁条。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,法令行不通。 商鞅说:“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。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,就要先从太子开始。太子不能受墨刑,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。”这样一来,法令便畅行无阻,秦国越治越好,但却得罪了太子。等到秦孝公去世,太子登基,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。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,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, 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,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。于是,秦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,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县,兵败被杀,秦惠文王将商鞅的尸身车裂,并族灭其家, 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。

东进攻魏

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,继承孝公遗志,东进攻魏。秦惠王八年(公元前330年),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(今陕西省甘泉县南),魏以河西地予秦。秦惠王九年(公元前329年),秦军攻魏,取河东的汾阳(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)皮氏(今山西省河津县)及焦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)曲沃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)。次年秦军乘胜攻魏,取魏蒲阳(今山西省隰县)。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,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(今陕西东北部地区)给秦。从此,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,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